生态系统如何在大规模灭绝中幸存下来——两次
        两个重大的环境变化引发了大型食草动物群落的全球转变。 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,这些生态系统在灭绝和动荡的情况下如何保持非凡的弹性。

         从乳齿象到古老的犀牛和巨鹿,数百万年来,大型食草动物一直在塑造地球的景观。 发表在《自然通讯》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了这些巨头如何应对巨大的环境变化- 以及它们的生态系统如何找到保持在一起的方法,即使物种消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分析了 6000 万年来 3,000 多种大型食草动物的化石记录。
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们发现,大型食草动物生态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非常稳定的状态,即使物种来来去去,”当时哥德堡大学的主要作者和研究员费尔南多·布兰科 (Fernando Blanco) 说。 “但在过去 6000 万年中,有两次环境压力如此之大,以至于整个系统经历了全球重组。

         两次重大的全球转移

         第一次重大变化发生在大约 2100 万年前,当时大陆的移动关闭了古老的特提斯海,在非洲和欧亚大陆之间形成了一座大陆桥。 这条新的陆地走廊引发了一波迁移浪潮,重塑了全球的生态系统。 旅行者中有现代大象的祖先,这些象是在非洲进化而来的,现在开始遍布欧洲和亚洲。 但鹿、猪、犀牛和许多其他大型食草动物也进入了新的领域,改变了生态平衡。

         第二次全球转变发生在大约 1000 万年前,当时地球的气候变得更凉爽、更干燥。 不断扩大的草原和减少的森林导致了牙齿更坚韧的放牧物种的兴起,以及许多居住在森林中的食草动物逐渐消失。 这标志着多样性 - 它们发挥的多种生态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 物种较少,结构相同

         尽管存在这些损失,但研究人员发现,大型食草动物群落的整体生态结构仍然出奇地稳定。 尽管猛犸象和巨犀等许多最大的物种在过去 129,000 年中灭绝了,但生态系统中的基本角色框架仍然存在。

         “这就像一支足球队在比赛中更换球员,但仍然保持相同的阵型,“Ignacio A. 西班牙 CENIEH 的研究员、该研究的合著者 Lazagabaster。 “不同的物种开始发挥作用,群落发生了变化,但它们发挥着相似的生态作用,因此整体结构保持不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 第三个引爆点

         这种恢复力持续了过去 450 万年,持续了冰河时代和其他环境危机,直到今天。 然而,研究人员警告说,持续的损失生物多样性 - 由人类活动加速 - 最终可能会压垮系统。

         “我们的结果表明,生态系统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。 但这次的变化速度要快得多。 这是有限制的。 如果我们继续失去物种和生态作用,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达到第三个全球临界点,我们正在帮助加速这个临界点,“Juan L 说。 西班牙 MNCN 的研究员、该研究的资深作者 Cantalapiedra。